凝視窪地: 《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劉仲敬,2017)

陳廷豪
Apr 24, 2021

--

《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

最近閱讀完劉仲敬的《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老實說一開始在八旗富察的介紹後,自己去查了這位作者,發現他一方面被評價為怪才、先知;另一方面被斥為胡說八道、拾人牙慧、包裝他人觀點,這種極端的評價讓我在閱讀前有些害怕XD,但實際閱讀起來卻驚喜連連,劉仲敬書中的論點連貫且犀利,借許紀霖的話說,行文如老吏斷獄,字字見血。
.
《中國窪地》論如其名,就是為了要反轉以往中國史將東亞視為光華璀璨、郁郁其文的文明秩序輸出區,試圖說明: 多種秩序衝突的內亞(長城和阿爾泰山以西的中國穆斯林地區,即新疆行政區的大部分;繼承前蘇聯的中亞各共和國、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的呼羅珊地區)才是主導東亞文明興衰的關鍵力量。我截取自己較為深刻的內容由遠至近導出三個層次的問題:文明的基本型態、內亞作為秩序消耗的窪地、這種觀看歷史方法對我們可能的意義是什麼?

一、文明的基本類型與擴散

劉仲敬認為,單純有生活遺跡、生活建築的影子,很難被視為”文明”遑論他能將自身的秩序、技術做擴散,所以目前現階端的考古證據中最可信的證據都指出人類早期的文明來自於以色列北部到敘利亞,並蔓延到兩河流域,其次是埃及、印度、希臘、最後才是東亞、中美洲、非洲。用一種大歷史、忽略地域細節的說法,人類的文明分為高地型、窪地型、以及次生型的草原型,高地作為最適宜史前人類群居的地形,能避開洪水、蚊蟲與瘟疫,而待群體的組織技術變強了,有了更大規模的動員能力後,才會進入窪地、排乾窪地的沼澤,形成肥沃的平原,所以在江南、巴蜀地區的群體,雖然在物質與糧食產量上優於黃土高原、二里頭、大汶口的群體,但是在政治組織、軍事力量上則大幅落後,例如殷商的墓穴中幾乎男女老幼都被動員成為戰鬥人員’,並出現了大量的社會階層化的樣態,而浙中墓葬的骨骸卻少有死傷、戰鬥的痕跡、甚至連矛戈都很少。也因為殷商的貴族武士制度的擴張,讓東亞地區的文明、人種複雜性大幅削減,傳統史觀下強盛的大邑商改變了東亞的政治與經濟結構,讓組織能力最強者成為了生產與經濟上的掠奪者和征服者。
.
而蠻族作為被史料中刻意忽略的角色,正是劉仲敬著重描述的對象,殷商之所以強盛,在於壟斷了來自內亞的戰車技術,而商周之戰的歷史意義,是周藉著地利之便,打破了殷商對內亞戰車技術的壟斷,對商進行一次巨大的軍事革命與憲法改革,劉仲敬認為殷商的玉器文明、甲骨文無不與蘇美爾文明高度相似,戰車技術更只是蘇美爾文明的唾餘,卻足以令商周稱王,而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與西秦的軍國主義擴張更是東亞國家憑藉著地利之便輸入內亞先進文明的例證,那些在漢文史傳中被刻意抹去的內亞蠻族恰好才是東亞文明變革的主要推進力;劉仲敬認為,目前已知的王朝興衰的基本模式就是秩序、組織型態、軍事技術從兢爭激烈的內亞草原,被征服者帶到了東亞窪地,為這片泥沼帶來新血;而這群征服者形成帝國後卻又在東亞封閉窪地腐化,技術逐步落後,直到下一波征服者的到來,在傳統王朝史中做為插曲、過場的「王朝滅亡」其實是內亞先進的文明秩序一下湧入窪地而造成的結果,才是東亞文明進展、汰換的主要過程。
.
二、東亞作為秩序消耗的窪地

劉仲敬以為,文明秩序與技術是存一種由核心向邊緣擴散、遞減的歧視鍊,因為生存競爭而不停維持發展的內亞技術,傳到東亞之後大概就已經非常落伍了,但卻是東亞先進的技術,以往我們以為漢、唐、宋、明是大一統,文化、軍事超級強國,但在劉仲敬眼中,漢的建立恰好封閉了東亞與內亞的技術輸入,唐是鮮卑胡人建立的帝國,最初由內亞武士團體府兵制起家,卻也在窪地中腐化,並在中葉以後面臨安祿山這類強大的內亞傭兵武士集團後,不得不重用朔方三鎮未被腐化的胡族戰士, 才得以苟延殘喘,宋元乃至明清之後的雙元帝國則又狠狠甩了東亞史家常用來自我安慰的「文化征服論」一巴掌,如果說唐王朝還願意披著儒家士大夫的皮,換用李氏,那麼金、遼、元、清的征服者則根本不吃這套,宋的文武之分就是為了壓抑內亞武士,卻導致自身武力不敵金遼、中原對元帝國來說更只是被征服的降虜、清帝國最重要的對外組織是理籓院、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也是滿文、最大的挑戰是與準噶爾、蒙古的斡旋與爭鬥,漢臣根本無權介入。
.
可以說他們對於東亞的治理不是被「同化」,僅僅是一種習慣法上的方便,因為東亞的組織制度、稅收制度在戰國被編戶齊民之後就單一化、扁平至極,幾乎沒有什麼有影響力的多元組織,在政治組織眼中每個成員就像一袋馬鈴薯一樣可以隨時被置換,沒有內亞活力技術輸入的東亞從殷商的貴族武士、周的血緣宗法、漢唐的王侯門閥、宋的士大夫、明的鄉紳,東亞的社會組織在王朝的更迭中只是變得更加鬆散而無動員力,用這樣的角度重看歷史,我們會發現騷人墨客口中「治亂循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傳統漢人史觀之下,背後是一群又一群內亞的征服者進入窪地、和秩序活力的內亞斷開聯繫、技術落後與在窪地安逸腐化後被下一波內亞技術浪潮沖垮的故事。

三、這一切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段好像才是重點,我知道了內亞秩序的輸入東亞、知道東亞是秩序消費的窪地,然後呢? 這個然後好像才是找尋意義的起點,我想書中有一句話可以為這個大哉問做一個可以被無限延伸、補充的註解 : 『觀看歷史的行為本身就會創造歷史』我們選擇以什麼角度觀看歷史,我們就會在關鍵的歷史窗口做出與之對應的選擇,當我們把東亞放進世界史的脈絡中,才會發現某些諸如「文明古國」「華夏文明」「東亞稱雄」這類民族神話的荒謬與畸形,試圖透過微調這些神話細部名詞定義,試圖拖延問題的年代已經結束,在窪地邊緣與海洋秩序口岸的台灣可以有機會走入世界秩序。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中提到:為什麼我們應該學歷史?因為了解歷史,你才有可能撥開祖先或前人遮蓋在你眼上的手,看到那些他們試圖不想讓你看的東西。

--

--

陳廷豪

生命不死 閱讀不止 . 一個小劇場很多的人,不定時放一些讀書心得和雜感 熱愛社會學、文學、歷史與哲學的狗派男子 目標是成為溫柔的脱衣型知青 #左派男子#支持婚姻平權#支持台灣日後正名制憲 #用故事證明自己的存在